0551-65595111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吃鱼要当心!一根鱼刺引发的“血案”——我院成功救治一名食管异物穿孔患者

发布时间:2022-01-13  来源:胸部肿瘤中心 符宁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接诊一位来自外地的食管异物穿孔患者,成功取出“定时炸弹”——一根鱼刺。

患者杨先生在2022年元旦吃酸菜鱼,不慎吞咽了一根鱼刺当时感觉有鱼刺卡在喉咙,他立即用土方法吞了几口馒头,没过一会儿出现胸骨后刺痛烧灼感,大意的杨先生并没有当回事,因为症状不见好转,次日至当地诊所消炎治疗,症状仍然没有好转,杨先生认为不过是一根鱼刺而已,过几天自己就好了,所以吊几瓶水就心安理得的回家了没曾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先生每次吃饭时就会出现胸骨后刺痛感,于是在20221月4日到当地医院检查胸部CT鱼刺位于食管上段:奇静脉上缘,主动脉弓下方,前方紧挨着主气管,后方毗邻胸主动脉,而且鱼刺穿出食管壁进入纵隔,局部食管壁肿胀,局部脓肿形成”,胃镜提示“食管隆起样改变(异物所致可能)”,胃镜下取鱼刺失败,因病情凶险,杨先生被数家医院婉拒。1月7日急诊就诊于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寻求治疗。入住我院后急诊行胸部CT检查提示鱼刺紧贴着主气管、胸主动脉,随着患者的呼吸的运动、食管的蠕动,甚至是一个喷嚏都有可能造成鱼刺再次扎穿气管造成气管瘘、扎穿胸主动脉导致主动脉破裂大出血随时面临死亡的风险,情况紧急,这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了,值班医生迅速报告当时的医院总值班,立即开通应急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得到最迅速的救治。

该患者的胸部CT情况

在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全国领先的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下,迅速召集了胸部肿瘤中心、微创治疗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手术中心、医学病理中心的多个专家,紧急开展多中心、多学科联合会诊术前讨论,制定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讨论,为了尽量减少损伤、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最终决定行“胸腔镜探查+食管切开异物取出术”,为预防术中、术后大出血紧急情况,在输血科的全力配合支持下迅速备齐红细胞、血浆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手术由胸部肿瘤中心胸外科王焕中主任医师主持开展。

手术采取右侧第5肋间腋前线4cm微创单孔术式进行。腔镜器械进胸探查胸腔发现胸腔粘连较重无法暴露纵隔结构,更别提去探查食管了。所以治疗团队首先松解胸腔粘连,沿着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界限分离粘连,每一步都精细操作,最大程度减少损伤,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终清晰的手术视野得以暴露。术中发现鱼刺所在的组织周围重度粘连,组织界限极为不清,很容易误伤紧邻的气管膜部组织及正常的食管组织,手术操作中的每一分钟都那么惊心动魄,却又那么珍贵,在解剖性游离组织过程中发现食管的一根变异的供血动脉,予以安全保护避免出血的发生,在重度粘连的组织中寻找鱼刺又保证不损伤周围正常的组织,可以说就像是在泥泞的山涧土路上开车而两边却是悬崖峭壁一般,通过耐心的一点一点分离终于找到了鱼刺,当鱼刺被游离出来的那一刻,看到尖锐的鱼刺深入组织中,看起来像极了魔鬼的獠牙!

扎入的鱼刺

术前手术方案的精确制定以及手术专家的高超的手术技巧成功的规避了手术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坑,更是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听着手术台上监测仪器设备的滴滴声更像是倒计时在时时刻刻在提醒医生时间的宝贵性、紧张性。当整根鱼刺被完全取出来的时候,那么细长锐利的一根鱼刺!它更像是一根无孔不入的钢针,随时可能在患者的大动脉上戳一个洞,在感慨患者不幸的同时又感叹患者是多么的幸运!

取出的鱼刺(右)

在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最后完整的将鱼刺取出,并将破裂的食管修补,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患者也变得放松、开心了很多,完全没有了术前那种命悬一线的紧张情绪,查房时还开玩笑的自我调侃道“我再也不敢吃鱼了,这条鱼大概是我这辈子吃的最贵的一次鱼,也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条鱼!”是啊!如果不是医务人员拼命与死神争夺时间恐怕看到的又是另一番场景了。目前患者正在康复中。

术后患者康复中

2018年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成为国家首批肿瘤MDT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以来,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及病种,组建了多个高水平MDT专家团队,制定了科学的运作模式,严格落实多学科会诊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度,快速召集MDT、全程陪同检查诊断和抢救治疗,为急危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提高了医院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急危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此例病例的救治成功,标志着医院在危急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微创诊疗的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