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嗜氧的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它影响了全球超过50%的人口,是广泛流行的常见慢性细菌感染之一。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Hp感染主要由粪-口或者口-口传播,具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
一、哪些人需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测
1.有明显胃肠道症状者,如有上腹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呕血、厌食、咽部不适等
2.有明显上腹部体征,如上腹压痛等
3.胃镜、食管镜检查有异常者
4.有胃肠道以外的相关症状,怀疑有胃肠道疾病或胃肠道相关疾病者
5.家庭中有严重Hp感染者
6.有胃肠道疾病遗传病史、家族史者
7.家庭成员的筛查和健康体检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哪些方法呢?
1.侵入性的方法: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黏膜组织送检
2.非侵入性的方法: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Hp粪便抗原试验、Hp血清抗体试验,其中尿素呼气试验具有Hp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内灶性分布影响等优点。
幽门螺杆菌产生尿素酶,把13C和14C代谢为二氧化碳,将呼出的气体收集检测,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C13呼气试验是一种稳定的、无放射性核素,适合所有人群,尤其适合备孕、孕妇、哺乳期妇女、老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目前是临床最常用的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之一。
C14呼气试验因14C是不稳定核素,具有放射性,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哺乳期及儿童,临床使用C14尿素胶囊用于幽门螺杆菌的体内检测,不需要采取任何辐射防护措施。
三、呼气试验的数值越高,代表感染程度越严重吗?
并不是!
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只能检测受试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若检测数值大于参考值上限,则提示受试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数值高低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并不存在相关性。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呼气试验的原理。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呼气试验,都是基于同位素标记的呼气检查,受试者口服含碳标记的尿素试剂,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它分泌的尿素酶可以将标记的尿素分解,产物中依然会含有碳-13或碳-14的标记,随后二氧化碳从肺部呼出体外。因此,服用标记好的试剂一段时间后,检测受试者呼出气体中的含碳-13或碳-14的二氧化碳的量,就可以判断受试者胃部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由呼气试验检查原理可知,只要受试者胃部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能够分泌足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就能够使受试者呼出气体中含碳-13或碳-14的二氧化碳的量超标,超标量的高低,与分解尿素的数量有关,而与细菌感染的数量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家医院所采用的设备、仪器、试剂不相同,其检测结果和正常值上限也不尽相同,且各位受试者服用的尿素剂量、胃排空时间、气体收集时间等均存在差异。所以,呼气试验结果并不能直接反映受试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四、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治疗吗?
根据2021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 )学组主办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 感染处理共识会议《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总结如下:
一、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疗指征
1.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获益和风险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对于感染者应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处理,也就是说,如果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是阳性,需要进行评估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治疗。
2.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无论溃疡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均应该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3.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改善胃炎患者胃黏膜炎症,延缓或阻止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和发展,在部分患者可逆转萎缩,甚至可能逆转肠上皮化生,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增生性息肉可以缩小或消失,根除幽门螺杆菌 是胃增生性息肉的优选治疗。
4.幽门螺杆菌对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患者可实施“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 策略,但应综合考虑当地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成本-效益比、患者的年龄和意愿等因素。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部分患者症状获得长期缓解,应优先选择。
5.有胃癌家族史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发生风险增加,应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6.幽门螺杆菌 感染与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相关。对于这些疾病患者,应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
7.幽门螺杆菌胃炎是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对于家庭成员中与感染者共同居住且无抗衡因素的成年人,建议检测和根除,以阻断幽门螺杆菌 在家庭成员间的传播。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胃癌作为我国消化道肿瘤中排名第二的癌症,它有较为明确的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位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在胃癌高发区人群中,筛查并根除幽门螺杆菌以预防胃癌具有成本-效益比优势,推荐筛查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多个指南指出应提高公众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胃癌的知晓度,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当然,胃癌的病因并不仅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一项,亚硝酸盐一类的致癌物质的摄入也是病因之一。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 60岁以上;
2.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 慢性胃溃疡;
4. 胃息肉;
5.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
7.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个月);
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9.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 恶性贫血者;
11. 肠化生;
12.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利-弗劳梅尼综合征(Li-Fraumeni syndrome)者。
胃癌的筛查建议: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褶皱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或情况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六、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经口感染的,所以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做好预防是关键:
1.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3.日常生活中避免嘴对嘴地亲吻、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用嘴把饭嚼碎了喂孩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