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食管肿瘤中心开展一例“充气式纵隔镜颈腹联合全食管切除术”,为72岁的患者王老先生成功切除食管肿瘤病灶,王老先生近期确诊胸中段食管癌,由于心肺功能较差,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大泡,无法耐受传统的食管切除手术,经过中心MDT多学科讨论,认为充气式纵隔镜颈腹联合全食管切除术对王先生最有利,与王老先生及其家人沟通后,接受该手术治疗,仅在颈部腹部各作一个小切口,且术后第二天即能下床活动,疼痛感远低于胸部手术。王先生术后由衷地感慨:"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恢复这么快、这么好,像做个小手术一样,不像开大刀样!"
长期以来,传统食管癌根治术因需"开胸"而被视为创伤大、风险高的代表,胸部切口手术后疼痛,恢复期和术后疼痛成为许多患者心里难以接受的障碍,另外食管癌病人一般高龄,心肺功能欠佳,多有慢性肺部疾病,经胸手术难度和风险加大,因此,胸部手术后伤口疼痛克服,肺部慢性疾病的手术风险防范是胸外科医师希望解决的问题,一项名为"充气式纵隔镜颈腹联合全食管切除术"的创新微创技术正在国内多家顶尖医院开展,凭借其“无胸部切口、精准安全、恢复快速”的显著优势,为众多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的中早期食管癌患者带来颠覆性的治疗体验!
一、技术核心:精准"隧道"内切除,告别开胸创伤
双微孔协同作战:手术仅需在“颈部与腹部”分别建立一个微小的操作孔道,医生通过高清腹腔镜与特殊设计的“充气式纵隔镜”协同操作。
创造"隧道操作空间:充气式纵隔镜的关键在于向纵隔内(食管所在的胸腔中央区域)安全、可控地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在纵隔内形成一条视野清晰、操作方便的"微创隧道"。
全程直视下的精细游离:医生在纵膈内建立的稳定空间,借助高清放大内镜,精细、完整地游离病变食管及其周围淋巴结,最大程度保护邻近重要血管、神经及器官。
安全吻合重建:病变食管经微创通道完整移除后,利用胃或结肠等替代器官,在颈部完成消化道重建吻合。
二、突破性优势:患者获益显著
零开胸创伤:完全避免传统手术方式劈开胸骨的巨大创伤,以及微创经胸手术对胸腔和肺部损伤和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功能受损),术后疼痛大幅减轻。
手术更精准安全:充气建立的清晰、稳定操作空间,结合高清放大视野,显著提升手术操作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误损伤风险。
加速康复进程:得益于微创特性,患者术后“疼痛轻、下床早、进食快、呼吸功能影响极小”,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兼顾根治与微创: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提下,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微创化。
适合人群:
早期及部分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需由专业医生评估)
心肺功能较差、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
追求更快康复、更小创伤、更高生活质量的病患
咨询方式:
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食管肿瘤中心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五上午
健康热线:0551-65895372
告别开胸巨创,拥抱精准微创!充气式纵隔镜颈腹联合全食管切除术,以其革命性的"无胸切口"理念,正在重塑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格局,为患者点亮高效康复与品质生活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