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李海研究员团队在鼻咽癌“放疗脑”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医学影像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上。
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放疗规划中需重点考虑放疗效果与脑功能保护两个关键因素。颞叶区域靠近鼻咽部,容易受到放疗射线的影响。因此,在放疗过程中,识别并监测颞叶在放疗早期所发生的结构性改变,对于实现精确放疗、进行脑功能保护或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对40名鼻咽癌患者在常规放疗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磁共振成像扫描,然后采用基于表面形态学分析方法(SBM)和皮层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方法,重点评估了大脑皮层厚度和皮层平均扩散率两项影像学指标在放疗过程中的细微变化。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从宏观形态与微观扩散两个方面对大脑颞叶结构进行检测,有望提高检测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指标具有重要的互补作用,不但能够协助检测颞叶区域的放疗敏感性,且有助于揭示放射剂量-大脑反应之间的关系。
为了达到最优的放疗质量,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从2017年起,联合放疗、影像、认知、临床专家,组成“放疗脑”联合研究团队,致力于精确放疗及迟发放射性脑损伤风险的早期评估和干预研究。项目启动以来,联合团队以鼻咽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放疗规划时,对关键脑神经核团-海马,进行充分保护,并在放疗前、中、后分别采集患者的MRI神经影像学数据和神经认知数据,实时跟踪放疗效果,评估放疗质量,以期建立迟发放射性脑损伤风险的早期预测模型,为最大化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技术手段。此前,在2022年,团队采用基于纤维束的分析方法,探索了鼻咽癌患者大脑主要神经纤维束的放疗敏感性(JMRI,2022,56(1),210-218)。此次研究将观察范围从白质纤维束扩展到大脑灰质皮层,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放疗脑”的认识,为实现鼻咽癌个性化精确放疗奠定了基础。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董创微。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李海研究员、杨立状副研究员和安徽医科大学余永强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